载入史册!C919首次商飞!“苏州力量”太给力

时间: 2024-05-30 05:55:53 |   作者: 发动机缸体

  10时32分,中国东方航空MU9191航班从上海虹桥机场起飞,飞往北京首都机场。

  12时31分,中国东方航空MU9191航班顺利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之后穿过了象征民航最高礼仪的“水门”,国产大型客机C919全球首次商业载客飞行成功。

  根据计划,在28日首次商业载客飞行后,从5月29日开始,东航首架C919大型客机将在上海虹桥—成都天府航线上实行常态化商业运行。

  国产大飞机C919今天商业首飞,中国人坐上国产大飞机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背后,也有许多“苏州造”的助力。

  发动机被称为飞机的“心脏”,在C919的“心脏”上,从叶片到火焰筒,有不止一项核心零部件来自苏州。

  燃烧室是飞机发动机三大关键装备之一,火焰筒则是燃烧室的主要部件,也是发动机重要的受热部件。

  飞机发动机依靠燃烧室产生约1700℃的高温度高压力气体,推动叶片非常快速地旋转而产生巨大动力。但燃烧室材料耐受温度一般只有1200℃,需要在改进材质增加整体耐高温能力的同时,在火焰筒上使用气膜孔冷却技术,保障火焰筒在极端高温度高压力环境下长时间稳定工作,相当于给火焰筒“降温”。

  火焰筒上的气膜孔孔型极端复杂,种类多达50多种、数量高达几十万个,最小间隔只有人类头发丝的1/3,加工质量和精度要求极高,以前该项技术只有极少数发达国家掌握。

  声光微纳所与中国商飞合作,自主研发冷却气膜孔激光加工技术,达到国际较高水平,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如果说整个飞机发动机相当于人体心脏,那么发动机叶片就等于心脏瓣膜,是飞机发动机中数量最多、要求最高、难度最大的核心零部件,耐高温、耐疲劳、耐磨损等性能缺一不可。

  华钛瑞翔的核心产品—钛铝合金发动机叶片,历时十余年研发而成,不仅仅可以在650℃高温下正常使用,与原有叶片相比,还能够减重50%以上,对于整个发动机来说,可以减重30至60公斤,为国产大飞机减重带来了可靠的解决方案。飞机轻量化也代表着更低的油耗、更高的运力以及一系列绿色经济效益。

  目前,华钛瑞翔已具备年产6万片航空发动机叶片及500吨钛合金结构件的生产能力。

  一架飞机,往往包含着数十万个高精密的零部件,这些零部件耐高温、高强度、复合材料和复杂结构件多、工艺技术要求高、加工难度大,因此就需要大型、高速、精密、多轴的高性能数字控制机床来加工。纽威数控装备(苏州)股份有限公司为这些零部件的锻造提供保障。

  纽威数控陆续研发、生产了百余台高精度数字控制机床,发往国内各飞机设备制造厂,而这些数字控制机床能够适用于大飞机C919的机身框架、机翼、尾翼、飞机起落架等零部件的生产、加工。

  造飞机,苏州是认线月,苏州市政府和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根据协议,中国商飞发挥主制造商优势,鼓励苏州公司参与并承接中国商飞零部件配套项目,并携手在苏科研院校,搭建产、学、研、检合作平台,依托相关平台载体,重点围绕航空材料的研究和应用领域开展联合攻关。

  空中客车公司是世界领先的航空航天企业之一,中国研发中心将重点围绕氢能源基础设施开展研发工作,同时为空客全球提供先进制造、电气化、未来客舱及新科技的研发创新服务。

  就在前两天,5月26日,苏州又迎来一个航空航天产业园开园,13个优质项目顺利签约入驻,涉及航天关键构件、航空航天先进材料、电子封装新材料、数字化感知等方面。

  位于吴中区的航空航天产业园将借助哈尔滨工业大学在航空航天领域的技术成果优势,聚焦航天器制造及应用、航天新材料及器件、空间信息处理、航天先进动力及装备等未来产业细致划分领域,为苏州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动能。

  苏州全市瞄准大飞机、通用航空、航空智能装备、航空功能服务和航天产业等重点领域,举全市之力、汇各方之智,全力发展航空航天产业。

  2022年,全市集聚航空航天产业链重点企业303家,产值规模预计达到41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5%,集聚了长风航空电子、吉太航空、华易航、迈信林等优秀内资以及通用电气航空、新宇航空、赛峰等外资航空航天零部件企业。

  苏州各地更是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积极布局,形成了各板块错位发展、各有特色的良好局面。

  ▶ 太仓市大多分布在在精密制造、航空新材料、专用无人机、航空服务业等领域。

  ▶吴中区大多分布在在航空零部件、航空航天专用设备、航空航天检验测试、航空功能服务等领域。

  ▶ 苏州工业园区大多分布在在航空发动机及部附件、起落架及刹车系统、标准件、航空航天工业软件等领域。

  ▶ 苏州高新区大多分布在在航空电子、航空航天新材料、航空航天元器件、航空航天检验检测等领域。

  苏州与航空航天事业有着不解之缘,自古以来,苏州人在辛勤耕耘脚下土地的同时,也从未停止仰望星空。

  在苏州碑刻博物馆珍藏的四大宋碑之一——天文图,它记录下千年前人们对星空的追寻,国际天文学界称其为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象实测图。

  进入新中国,在国家的航天事业中,全国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苏州独占4席,他们是王淦gàn昌、程开甲、杨嘉墀chí、王大珩héng。

  从仰望星空到飞向蔚蓝,苏州对广袤天宇的探索持续追寻,从神舟飞船、天宫空间站到北斗卫星,再到探月工程和火星探测背后都有“苏州制造”的贡献。